课题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卓越教师”培养

发布日期:2018-12-19   来源:   

课题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卓越教师”培养

打造圆融教育 培育卓越教师

在新一轮区级课题申报项目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基于“圆

融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卓越教师”培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成功立项为区级课题。

该课题基于学校办学理念,源于学校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中的规划项目——

卓越教师培养,同时在前期区级重点课题《基于“e-f”教学临床实验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基础上进行衍生。它就当前热点研究,即教育部提出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现有的学术研究和部分高校研究在基层学校进行实践,有助于学校思考卓越教师的内涵、借鉴一线卓越教师发展路径的架构与有效策略的相关经验。

圆融教育:圆融教育源于我校办学理念修德允能、圆融通达中的圆融之意,意指一种境界,是一种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认同,意指一种气度,是一种对学校文化的包容与吸纳,意指一种方法,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融汇与凝聚。圆融教育倡导在“平等与尊重、合作与责任、对话与分享”的和谐奋进的氛围中汲取外力、整合内力、实现教育的高效能。

卓越教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卓越的解释是杰出,超出一般。卓越并不是指一种固定的标准,它更多指向于一种追求和境界,它是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资源、能力,并将它们发挥到自己的极致状态。因此,本课题中的卓越教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超越一般群体,在区域范围内,教师个体在人格魅力、教育理念、学科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领衔者;二是指教师个体基于自身优劣势的合理分析、专业发展需求与方向的合理定位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和能力,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阶段性地达成自我定位或实现自我突破式发展的教师群体。

 “圆融教育”理念下的卓越教师培养,关注到教师的个性特征,给予每位教师平等的发展机会,在平等与尊重、合作与责任、对话与分享的氛围下实现自我发展的突破,以卓越教师的培育促卓越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该课题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卓越教师的培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满足时代和社会对新型、优质教师的需求。

    现代社会正日益发展成为学习型社会,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决定个体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终身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形态具有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化等特点,教育是时代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作为育人者,根本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培养对象能获得适合他自身发展,成为具有个性、创新性、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随之转变,正逐渐从个体的“打造者转为个性的引领者,从学习的传授者转变为网络时代的共同学习者,从权威者转变为平等者。角色的定位与转变为教师这一专业群体提出了这个时代特质的新挑战,教师应努力转变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现代教师。

 

2)卓越教师的培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基层学校思考卓越教师的内涵、借鉴一线卓越教师发展路径的架构与有效策略的相关经验。

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于时代发展特点对人才的需求,面对教师群体受到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其中指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随着《意见》的推出,关于卓越教师解读在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研究,更多指向于现有的卓越教师(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它们的成长规律。在基层学校,如何进行卓越教师的发展研究较少。我校作为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一所学校,有着充分的教育资源,对于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等探索具备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推动一线学校教师内涵式发展,打造基于校情的卓越教师队伍。

 

3)卓越教师的培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实现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性、方向性,科学进行专业发展,逐渐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本课题研究中对于卓越教师的概念界定其一是教师个体基于自身优劣势的合理分析、专业发展需求与方向的合理定位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和能力,阶段性地达成自我定位或实现自我突破式发展的教师群体。基于该价值观下的卓越教师发展,为具有不同发展需求、不同能力、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职业认同感达成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