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周艳:温柔的坚持
上海黄浦 1周前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就是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卷首语。 “孩子,你慢慢来……”也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周艳老师和孩子们相处时所感悟到的。周老师的班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女孩叫MM,学习对于她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远远跟不上同班孩子的脚步
记得那一天的回家作业是背诵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上课时,通过对于段落结构的梳理,句子的朗读、理解,大部分大孩子已经能够背出这两节的内容了,但是周老师发现MM还是很生疏。下课时,她把MM叫到身边,说:“MM,你把语文书拿过来,把要背的课文读给我听听。”孩子低着头拿着书本开始支支吾吾地读了起来,把句子读得支离破碎。当时她听了非常生气,课文都上完了,怎么连句子都读不清楚,那还怎么能达到背诵的要求呢?周老师正想大声批评她,却看见孩子紧张地看着自己,好像在问:“老师,我做错了吗?你为什么生气?”看着她一脸无辜的神情,她冷静了片刻,对MM说:“我们先把句子读正确,然后慢慢地把句子读熟练。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MM的眉头松开了,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着……放学回家时,MM的父亲来接她了。他一看到周老师,就急切地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还有哪些是没有跟上班级学习节奏的。周老师说:“今天,MM的表现很好。她已经努力地把该背诵的两节课文内容读熟了,你要鼓励她。回家再好好地复习,相信明天她能够读得更熟练。过两天,她就能够背出来了。作为家长应该给她更多的鼓励才是。”一番交流后,孩子的父亲不再纠结于明天的背诵要求,不会再逼着孩子今天一定要背出来。
第二天,MM一早进教室就告诉周老师,回家已经把第三、第四小节读了好几遍,比昨天回家前更熟练了。中午午休的时候,周老师把MM叫上了讲台,让孩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第三、第四小节。“MM,读得真好!”“MM,没想到你的朗读进步真大!”“哇,MM都能把课文读熟练了,真棒!”……听着同伴们的表扬声,MM笑了。“MM,同学们的夸奖,你都听见了吗?老师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相信过几天,你一定能够把这两个小节背熟的。”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第三天中午MM就主动到自己跟前背诵课文了,虽然声音是那么轻,句子还是不太熟练,但是她终于做到了。放学和来接她的妈妈沟通时,才知道昨天孩子一到家就拿出语文书开始背诵,说是一定要把课文背出来。几天的等待、几天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收获。周老师告诉家长:孩子终会慢慢成长,我们要多多鼓励,静静地等待……
就这样,在周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坚守下,MM爱上了语文这个学科。虽然她的成绩还是那样不尽如人意,但是她在努力,努力使自己的字写得更规范,努力不拖拉作业及时地完成它,努力尝试去开动脑筋做练习题。
温柔的坚持是一种信念。从教师职业的角度,作为授业解惑者,需要不断地坚持——坚持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辅导、纠正学生的各种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但从学生角度而言,有着不同的天赋与秉性,学习的历程不尽相同,老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要因材施教,要不间断地激励学生,要用爱启迪孩子的智慧。
一次次的坚持让周艳老师更深的了解,温柔的坚持是一种坚定;温柔的坚持是一种将深切的关爱和适度要求的互相结合;温柔的坚持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